目前分類:隨寫 (1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篇是寫在ipad3(the new ipad) 出來之前

到底為什麼會需要買一台ipad?
有手機不夠嗎?
這是之前我一直被問的問題


先我的ipad用法:
1做家事的好夥伴(晾衣服,洗碗之類的可以一邊看綜藝節目和連續劇,做起家事比較甘願也不無聊) 
2.下廚時的好幫手,我會先把當天要煮的菜色食譜存在dropbox,要煮飯的時候開來一邊看一邊煮 
3.可以在床上看facebook,看新聞,看照片回留言之類的 4.可以搶先看到下一季美劇或是一口氣追劇連續劇之類的

ipad出現,的確改變了我的生活型態

ipad上有很多遊戲,但是 我個人不打電動,這部分對我來說沒有太大吸引力
ipad的娛樂功能對我來說在於看節目(美劇,連續劇,綜藝節目...)
後來衍生出半娛樂半實用的功能--作家事時候的夥伴
最後才衍生出完全實用功能--我做菜時候的電子食譜

我不是蘋果迷,這是我家唯一一台蘋果產品

只是要說,科技真的會改變了生活的型態和模式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是在那個"扣除保母費後剩多少錢願意上班?"老話題討論之下,衍生出的"為什麼台灣的上班媽媽遠比歐美國家多",同時也討論到為何台灣生育率持續下降到全球第一的問題。
 
得到的結論有幾個:

1.老公一份薪水不夠用。
 
目前台灣的房價很高,單薪養家也許夠吃夠用,但是要買房存退休金就不夠了。沒有雙薪根本買不起自己的房子,當然可以不買自己的房子,但是如果沒有自己的房子,就是要跟公婆住。對很多人來說這應該是婚姻中另外一個更痛苦的開端。
台灣的房價很高這應該是住歐美紐澳的人無法感受的痛苦
而因為台灣社會福利不足,台灣人的收入除了支應當下吃飽,還需要自己存退休金,這一點也跟社會福利好的歐美紐澳可領養老金的部分不太一樣

2.目前的社會現狀是,很多在家沒有收入的主婦,失去經濟收入的同時,很多也失去公婆或老公的尊重

3.離婚率幾乎到50%的今日,台灣的法律下,離婚者不像歐美可以要求贍養費,頂多只能要求孩子的撫養費(遇上沒有良心的爸爸得依法律去索討那種的話,一個孩子大概也只可要求最低工資的一半,不到1萬台幣)
如果女性沒有工作能力,離了婚連要養活自己都難了,哪來的能力去爭取孩子的監護權?

4.目前職場對再就業真的不友善,在家三五年後要回到職場,真的是天方夜譚,要不就是連面試機會都少,要不就是即使回到職場,薪資也會是之前的六七成而已,而且多數也回不到先前的專業職位置上,更多的狀況是只能從事行政職或是從事服務業。

5.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老闆要裁員或是無薪假,老公想拍桌子走人換工作...都是擋不了的事。多個人工作多份薪水,等於家庭經濟上多買份保險避免全家喝西北風。

綜合上述原因,造成近年來的結婚率和生育率都持續下滑。

因為在結婚生子這條路上,女性要承擔的事情太多,造成太多的心理上障礙:
孩子生了怎麼養? 想當全職媽媽專心照顧孩子,但是又沒有足夠的(經濟)安全感;如果身兼上班族和媽媽兩職,卻常搞得兩邊都難兼顧灰頭土臉兩邊都不討好。
 
如果一個人日子過得很好,兩個人的日子也過得還可以,何必要多生個孩子來造成自己的困擾呢?
 
政府不斷的想用每個月三千五千的補助來催生,絕對是無效的,因為根本沒有掌握到阻生的關鍵因素

基本上只要造成阻生的心理障礙無法解決,我想未來的結婚率和生育率只會持續下滑吧。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生像人蔘,似苦又似甘。

◎認真的人絕對不是最美麗。認真的人就輸了。不管面對甚麼事情,比較在乎的那個人就是輸家。認真的人註定得做牛做馬比人家多做很多很多。

◎人生,很多事情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放縱對方嗎? 錯,其實是放過自己。


以上。節錄自跟朋友們閒聊後的人蔘語錄。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的疑問。

花花公子(我沒限定男性或是女性,是泛稱所有感情玩家),到底該用動機還是結果來定義呢? 

所謂的動機,就是當事人其實每一段感情起點都是想談真感情的,不是想玩弄別人的爛咖,但是「運氣不好」,談一談就發現不合,就落跑一直換人。

 

但是從結果看起來,每一段感情都是轟轟烈烈的快速展開,然後草草快速終了,在有婚約的時候就四處留情,在心中還有A就想沾惹B之類…的行為,這樣還不算花心嗎? 

先別急著辯駁或是對號入座,我說的徐志摩。 


當他遇上自己心中的真愛,不顧一切熱情的追求心目中的真愛林徽音的同時,用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跟元配離婚。

徐志摩用「小腳與西服」比喻倆人婚姻的不適合,稱張幼儀為鄉下土包子,有趣的是, 張幼儀既沒有纏足,還受過現代教育,最後張幼儀在國外取得學位,回中國在東吳大學教授德文,並擔任過上海第一家婦女儲蓄銀行副總裁,並非配不上他的無知鄉下女性。在未遇到林徽音之前,徐也曾自述自己跟張的關係是伉儷情深等等… 

要分開的理由藉口百百個,其實說穿了只有一個,就是不愛了。在他追求新歡之際,舊愛就是絆腳石了。把舊愛貶得越低,都是對方的錯,自己就越沒有愧疚感。

 

在徐志摩多情浪漫的情史中,最轟轟烈烈的一段感情,自然就是在眾人反對下跟陸小曼熱戀。當時陸小曼尚是徐志摩朋友王賡的妻子,經過一番努力,最後排除萬難兩人結婚了。

 

多情成性的人,也不會因為婚後就不對別人多情了。

有一段故事是,天性浪漫的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後,因為他的多情與才氣總能吸引女人,即便與陸小曼結婚了也無法阻擋。陸小曼經常告誡他不要接近女性,久而久之,徐志摩對於被限制也牢騷滿腹,陸小曼於是說:「茶杯是不能拒絕茶壺斟茶的,我要你不是茶壺而是一支牙刷,只許給我一個人用,你有看過共享牙刷的嗎?」  


不過畢竟這段感情終究是徐排除萬難爭取的,中間大情人(大詩人)或有風流小插曲,但是畢竟還是最愛陸小曼的(至少到意外死前)。也因而為了維繫陸小曼生活水平上揮霍無度,徐努力兼多份差,只是賺再多也填不滿陸小曼的慾望產生的龐大錢坑。

一直到最後徐意外墜機身亡,他的最愛陸小曼不願意領回徐志摩的屍體,反而是先前被嫌棄配不上的前妻張幼儀出面領回辦理後事,然後還幫忙照顧徐家兩老到終老。

 

到底誰笨?也許只能說,感情世界中,誰比較認真誰就輸了。  


故事講完了。最近剛看了重播的人間四月天,再加上看到周遭一些朋友間的紛紛擾擾,突然有些感想。  


再回歸最前面提到的,從在動機論來看,風流倜儻的大情人對所有愛慕者都是真心的,真心追求他心中的愛情,而不是來偏財騙色。(那就不是風流,是下流了~)

在還有大老婆張幼儀的時候追求林徽音;在追求陸小曼的時候,也不管對方也是朋友妻。在跟好不容易在一起的真愛陸小曼結婚後,卻也沒斷掉想跟其他女性愛慕者接觸的機會。(多情的男人,自然想當有很多杯子的茶壺而不是只規一人所有的牙刷啊!)

 

像徐志摩這種人,從動機論斷,是浪漫多情;從結果論斷,就是典型花花公子吧!

 

當然徐志摩的諸多好友,基於對朋友的忠誠和情感因素對他比較包容。願意從動機來看徐志摩的情感世界,在外人以道德和社會價值評斷覺得徐志摩是任性不負責任時,多所維護,稱讚其是真性情,爛漫多情。 

 


更進一步像是胡適,除了情緒上的支援,更多行動上的協助,像是在包含徐父反對的他再婚的時候,他幫徐請出老師梁啟超來當婚禮證婚人等等協助說服徐父,在徐志摩入不敷出應付陸小曼的龐大開銷時,引介到各大學兼差上課獲取實際收入等等。 

 

拜把兄弟間就是義氣兩字,縱使知道兄弟把濫情當深情也相挺,說盲目迴護也不是,就是兄弟間的義氣罷了吧~說開了倒也合情理就是了。 

 

文章沒有圖太乾了,配上花花公子帥章魚的照片一張。希望不會有辱大詩人的浪漫多情形象~

(好像應該配黃磊的照片比較好XD,不過黃磊的照片有肖像權的)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徐志摩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90%E5%BF%97%E6%91%A9

 

徐志摩_多情種子或感情混蛋?

http://www.igotmail.com.tw/home/14560

 

看徐志摩追求林徽音

http://img.mg1912.com/news/2011/02/26/5d670bb92e5b4598012e62562c81000d.html

 

胡適,徐志摩與陸小曼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cq.xinhuanet.com/news/2007-11/06/content_11594332.htm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個性很直」其實是缺點,說白話一點就是「白目」兩字。

 只是有禮貌的別人不好意思當面明著說白目。只好緩頰的說很直。


但是有趣的是,越白目的人越不懂這背後的意含,捧著很直當成護身符和聖旨。覺得所有的問題都是別人太鄉愿和虛偽,問題都不在自己。

語言的藝術,加上過度自我感覺良好,當事人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問題關鍵在哪邊。

話說回來,也許一輩子都不知道也是一種幸福。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月孩子拿了一張調查表回來,新北市政府詢問家長對目前孩子上學的時間是否滿意?是否需要延後?若要延後上課,覺得應該延後到哪個時間:(1)8:40 (2)9:30
最後調查結果出爐,7成5家長同意維持現狀,2成5同意延後上課。

在此先不論哪個選項到底對孩子和家長比較好(這部份稍後如果有空再寫),我也了解舉凡調查一定就會有正反兩方的意見。我只是不解的是,在調查的結果有7成5同意維持現狀,但是最後還是決定於8月起執行9點30上課的新政策。
(參考這篇新聞http://www.nownews.com/2011/05/03/327-2709453.htm ) 

這是單一偶發事件嗎? 

不! 事實上,今年寒假原定開學日因為落在周五時,因少數家長反應希望周一開學,在多數家長老師反對的狀況下,還是堅持頒布了延後開學,並在開學第一周孩子就得連上六天課的公告。 

而更早之前的例子,則是台北縣時代終止前夕,提出的英語活化課程,在英語師資和課程大綱都沒有準備好的狀態下,先發了問卷給個家長回填,在統計結果反對遠高於同意的狀況下,硬是政策照常上路。
 
這些狀況讓我們這些家長一頭霧水。
不是已經發了問券普查家長們意見了嗎?為什麼最後執行的結果是完全違背多數人的意見的結果呢?
 
如果這些施政團隊早就預設好不管結果怎樣都要執行你的創新政策,那先前又何必發問卷詢問家長意見?一整個有莊孝維的感覺。浪費時間也浪費統計的人力(也許根本沒有統計直接丟了?)
 
當然,我絕對相信並非每個政策都要依據民意依歸才是正確的,很多政策應該要訴求於專業而不是多數決。 

我的想法只是,如果這些事情不屬於需要訴求於多數決的事項,那一開始就不需要發調查問卷。再講一次,就是不用浪費時間了。
 
既然發了調查問卷,意思應該就是這些是要依據民意決定的事項,不然事前的問卷不就只是流於形式?!就是單純想要表示自己走的是親民、尊重民主的形式,而不是真的想要秉持民意施政。
最後結果也證明,這些調查都是假的,因為所有的決定完全不照著民意結果執行政策,說穿了,前面的民主其實只假民主吧。更讓先前想展現的民主企圖顯得一整個諷刺!! 
 
只要穿上的民主的外衣,就會變成民主嗎?這問題留給大家自己評論吧。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最熱門的應該是中國首富陳光標來台救窮的新聞了吧。

行善原本是是好事,有爭議的是陳式高調行善方式,不太符合台灣社會行善不欲人知的主流價值觀。像這樣高調的行善方式,在台真的容易有負面的社會觀感。

除此之外,加上對方的身分來自大陸,嚴重傷害到台灣人的自尊心(想反共抗俄的年代,大陸不都應該是窮到吃草根的嗎?怎麼變成台灣人要接受大陸人的贊助呢?哈哈哈!)
 
若要複雜點和陰謀論點,就可以再加上政治立場。

於是乎原本應該是好事的事情,可以讓不少家庭拿筆錢好過年的好事,頓時變成荒腔走板的一場大鬧劇。
  

其實就高調這件事,我看新聞的第一個想法是:很像古裝連續劇中,大善人在門口賑災放糧式救濟的畫面:p

當然我個人比較喜歡低調的那種

只是,當我看到那些跳出來舉反對陳光標來台的新聞時,看到那些要人家滾回去,說對方偽善台灣不需要你的那些人的新聞時,我心中冒出來的想法是,到底誰能代表需要的人開口要人家滾回去?因為我們都不是需要金援的那些族群的人,開口說不需要講得好像理直氣壯,但是憑什麼幫需要的人拒絕? 除非你可以說,大家有骨氣點不要拿對方的錢,這五億我來出送給你們。不然,幫需要的人拒絕,又不出手幫忙,簡單的說就只是慷別人的慨而已吧。

老實說,如果我是他,我不會這樣發放(太招搖了)
不過,如果我是他,也許我也會有我捐出去的錢到底會不會進了誰的口袋去的疑慮。(其實我的確一直有這種疑慮,所以我捐錢也是認單位,我只捐家扶,給特定對象)

我沒有支持陳光標這個人,只是說真的,其實我對於把錢拿出去國外的人會比較會有意見,但是把錢拿進台灣來的,我真的都覺得他本質上應該是個好心人無誤 (又是我個人偏狹的島國小民心態:p)
 
捧錢來送人,他頂多只賺到虛名,但是有很多人因此可以過個好年了不是嗎?
不管高調或是低調,對我來說,善就是善。很單純,就這樣。

我寫不出什麼精闢的見解來,看看別人的吧~


延伸閱讀

談陳光標的救窮之舉 

愛心,請直接送到花東地區的育幼院,他們都很欠,謝謝

蘋論:陳光標宜富而好禮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通常,典型的家庭肥皂劇都是這樣演的:
 
<�第一集>
女人說:家事都是我在做的,你都沒做….
男人說:我哪有都沒做,我做了…(舉例某一兩件)
女人說:五十件家事你就做了那一兩件,我做那麼多都沒說什麼…
男人說:你明明就很算,還不都是你在算誰做多做少的?那我們用excel把家事列出來一人一件分配好可以吧…

 
<�第二集>
女人說:你每次都跟你朋友一直出去我都沒管過什麼。去問一下其他人的老婆有幾個可以做到這樣。
男人說:我也不過一個禮拜只出去兩次…哪有一直出去。
女人說:有幾個老婆可以讓老公每週出去那麼多次,都完全不用管孩子的。
男人說:我也不過一周跟朋友出去兩次,另外兩次去運動的很正常吧。我一周工作五天,放假想跟朋友出去玩不行嗎?
女人說:一周兩次跟朋友去玩,兩次去運動晚歸,一次跟同事聚餐,一周也不過七天,這樣真的沒有很多次嗎??
男人說:你也可以跟自己的朋友出去,你自己不約的。

 

<�第三集>
女人說:不過要你出去幫忙做點事情也不去!
男人說:可是就是不順路啊!我就是不想出去不能拒絕嗎?
女人說:你朋友不管幾點叫你去幫忙,你二話不說就會出去。我不過偶而請你跑一趟買個東西就說不要。
男人說:那又不是天天。
女人說:我又沒有天天要你幫忙啊!不過偶而要你去做點事情也不去!而且話說回來,這些事情平常我在做沒錯,但又是變成是我的義務嗎?
 

<�第四集>

男人說:我最討厭人家指揮我做什麼事。你每天在家裡,我好不容易回家想休息一下還要被你指揮來指揮去,我也很不爽。如果是你上班我在家,你什麼事情都不做,等我回家叫我做,你會甘願嗎?
女人說:我就算沒有上班,我也不是一整天什麼都不做,一整天做了很多事,你回來只是要你幫忙其中一兩件,這樣有錯嗎?


<�第五集>
男人說:我從來沒有跟你說過哪件事情應該做。我也從來沒有嫌過你哪些事情做得不好…(所以你也不應該指揮我做什麼事)
女人說:你每次只會講得很大氣,好像自己的氣度很高(所以都沒開口要別人做什麼事)。問題是,很多家庭中的事情,你不做我不做,他自己會消失嗎? 你雖然沒有開口要我做,但是你也從來不會主動動手做,你不做我不做,垃圾會自己不見嗎?衣服會自己洗好晾乾嗎?地板會自己變乾淨嗎?你雖然沒有開口,但是最後還不是都我做。
 

<�第六集>
男人說:我工作一個禮拜,難得放個假跟朋友出去玩,難道不行嗎?
女人說:你要跟朋友出去我從來沒有說過不行,但是你因為跟朋友出去玩回來很晚所以隔天很累起不來陪家人出遊,這樣對嗎?你只會想要跟朋友出去玩,怎麼沒想到難得放假要陪家人出去玩呢?
男人說:我怎麼知道你要出去玩?你又沒有先跟我約好要帶孩子出去玩。
女人說:假日本來就應該優先保留著給家人,一個禮拜七天,只有一天假日可以陪孩子全家出去走走玩,這還要先請示預約時間的嗎?

 
以上是我想到的/看到的/聽過的一些家庭狀況中的一小部分,被剽竊劇情的請不要來對號入座,沒有寫到的也可以代換成自家的狀況。想要更精采的,去逛逛一些家庭討論區應該可以看到更多要人家評評理的家庭肥皂劇劇情。

 
但是共通點,講白了就都是每天都存在生活中,感覺很重要,但是單一事件來看,都是上不了檯面的那些瑣事罷了。
 
有一本書是這樣寫的,「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書的內容略過不提,但是這樣的形容很傳神。實情通常就是這樣。男人女人雞同鴨講的一句話各自表述。很簡單的議題,卻因為火星人不懂水星人的心,水星人不懂火星人的語言,心結一輩子都卡在上面。

其實,就上面連續劇的劇情來解讀,女人真的要跟你二一添作五,把一件一件都算清楚他才高興嗎?

錯,他只是要討個感性的話和感謝的言語。
 
其實,標準答案在這邊

<�第一集>與<�第五集>

(前略)

[錯誤] 男人說:你明明就很算,還不都是你在算誰做多做少的?那我們用excel把家事列出來一人一件分配好可以吧…

[正確] 男人說:我知道平常都是你在做的,辛苦了…(然後記得,挑做個一兩件事情主動做就對了。)

 <�第二集>

(前略) 

[錯誤] 
 男人說:我工作一個禮拜,難得放個假跟朋友出去玩,難道不行嗎?
 男人說:你也可以跟自己的朋友出去,你自己不約的。

[正確] 男人說:對啊,我知道你最大方了…(然後記得要多留點時間陪陪老婆小孩。)

 -->這題回答重點是,這位男士請你記得你早就已經不是單身的身分,要先多表現一點對家的照顧和對家人的陪伴,老婆才會心甘情願讓你出去多一點時間出去過一些單身者的生活和活動。
 
單純想用給老婆同樣單身活動權力來交換自己的單身活動權是錯誤的,因為一周想出去玩個三次是也許是已婚男人的心理需求,但並不是已婚有小孩的女人想要的(已婚女人頂多一個月一次就很滿意了,已婚女人的需求,其實會傾向想全家人窩在一起而不是跑出去過單身生活)。當雙方心中想交換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時候,這個交易當然不會順利成交的。
 
你應該展現出的是沒有優先陪家人的愧疚感和努力彌補的誠意,而不是左一句右一句的急著爭取維護自己想出去玩權利的那堆理所當然言詞。

 
然後水星人最難理解的應該是,同樣一周七天,同樣上班五天很辛苦,火星人空閒時間選擇跑去跟朋友聚餐的理由永遠都是上班一整周了很辛苦...所以應該去放鬆。不能跟家人去玩的理由也是上班一整周了很辛苦...所以想休息放鬆?!

 
 
  <�第三集>與<�第六集>


[正確] 對朋友比對家人好,把朋友順位擺在家人前面,百分之百是家庭的大忌。

<�第四集>

 [正確] 提出老婆在家沒上班賺錢,因為接著就會衍生出自己是賺錢的人(就可以理所當然當大爺這件事),肯定是是大忌。

 
另外,其他常見家庭的問題,像是很多婆媳問題中,女人講自己在面對男人的原生家庭一些負面那些事,主要不是在詆毀那個家庭,而是要告訴你我為了你受了他們的多少委屈。此時男人的正解應該是謝謝而不是生氣女人沒有融入那個家庭。當女人講自己沒有拿錢回娘家這件事,主要也不是不讓男人拿錢回婆家或是指責婆家拿太多錢之類的,只是希望男人因此對女人的娘家能懂得多份感謝和感激之情。
至於一些小裡小器的妯娌間/大小姑間的比較,有時候真的沒有什麼意義,只是小鼻子小眼睛的情緒化發言罷了,很多時候不需要太從道理出發,她純粹就是要你個口頭的支持罷了。  

諸如此類。  

然而,衝突點通常在,火星人遇到挑戰性的問題,通常就是直覺的想用數字或是條列方式想把問題解決或是幫自己辯駁(EX:哪有很多次、我都沒有XXXX,我也有OOOO),但是其實這樣通常只會讓水星人更火大。因為水星人看到的事實就不是這樣,更重要的,這答案不是他要的。
 
火星人不懂,講不到正確的答案之後,通常最後會來一句:你不高興就不要做,我又沒有叫你做之類的。
通常這句話會是最後大爆炸的導火線。

其實水星人只是想要一個安撫,一個道謝,一個感激,和對方因為沒做到某些事的愧疚感所展現出的誠意。然後就會願意繼續多做也心甘情願。 


火星人應該很想問,水星人真的只是想要這樣?不是真的要二一添做五一人一半作家事?不是要我少跟朋友出去?不是要我做這個那個 ?
 
真的不是。

火星人的疑惑是,如果水星人只是要這些,不是要清算,那為什麼不點明說?


因為對水星人來說,感性的話和體貼的舉動,應該是火星人必須發自內心的,如果水星人點明了說就等於自己開口討來了的感激。這種說穿了就不值錢也沒有意義了。


感動與體貼應該從心感受發於自然。如果是開口之後而獲得的,就只是被敷衍的既定行程了。奇毛子很不一樣。那個神奇的魔法和魔力,很明顯的就打了折扣。

 

但是不講出來,這一輩子,火星人和水星人大概都活在一個自己很委屈(賭爛)的心境中。誰先受不提出來了,就會大吵一個沒有結果的架,委屈的繼續委屈,賭爛的繼續賭爛沒有交集。


所以笨的到底是火星人,

不懂其實只要幾句感性的話和偶而來的幾件體貼的動作,就可以換得長久安靜和自由的那個人?


還是笨的其實是水星人,

只要幾句感性的話和偶而來的幾件體貼的動作,就可以繼續甘願的做牛做馬的那個人呢?

上述所有狀況劇存在的前提是,這個水星人還愛著這個火星人。
如果水星人沒有愛這個火星人的時候,如果水星人對這個火星人心冷或是心死了的時候,不要懷疑,他就真的是要跟你清算了。

愛是一種病,會使人盲目做再多都願意(前提是你懂得怎麼安撫她),不過當不愛的時候,自然就清醒了,多做一件事情都覺得吃虧要討回來。
聰明的火星人應該知道,趁水星人還愛你的時候,只要做一點點事情她就會繼續死心塌地的為你做事;而不是等雙方的感情被上述的日常瑣事消磨殆盡到她不愛你了之後,你就算做兩倍的量,也都挽回不了大局了。
  


 =======
 
PS1,好久沒有寫這麼長的文了,寫完好虛脫。寫完,有交代。
 
PS2,看得到這篇文章的火星人是有緣人。能點一個是一個。

PS3,施主,面對、接受、處理最後就該放下。

PS4,天使-->海洋-->家庭,老師有交代,記得要聽話喔。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是無聊政治閒扯。看不慣的就跳過去吧~

最近因為媒體置入事件鬧的沸沸洋洋的,某些不太爽的藍營立委成員說,其實置入最嚴重的年代應該是綠營執政那八年....(以下情緒用詞省略)
看到這些,我都很想說,在那幾年,你如果知道他們置入嚴重,為什麼不出面抗議反應???如果你覺得當時綠營政府拿我們的錢洗我們的腦,那你當時又做了什麼努力???
為什麼放任??因為你一直也是一腳踩在操控媒體行列中??因為有其他政黨利益糾葛????因為????

-->我沒有答案,只是合理懷疑
 

這跟綠營執政八年之後,藍營重新取得政權後,對於八年內的貪腐做出不少處理時,綠營常常會不滿的說,其實藍營執政的40年間貪腐的更嚴重
每次看到這種似是而非辯護,我其實也很想說,你如果知道他貪腐,那你執政了八年卻不處理他之前的貪腐,why???
自己有權力的時候不處理的動機是???覺得那很正常??覺得自己也想依樣畫葫蘆比照辦理所以不處理??還是其他不能說的秘密??? 
 

-->我一樣沒有答案,只是合理推斷

只是想說,
當知道對方錯的當下,選擇猶豫縱容對方的錯

你的縱容,對方未必將來會領情
只是讓自己成為共犯結構的一部分
 

想報仇,要及時
不要翻舊帳
不然最後結果其實怨不得別人的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 


這兩天看了很多八八水災的救災新聞。每看一次就眼框紅了一次。
不過自己除了捐錢給家扶的88水災重建計畫,幫忙在網路上轉貼轉寄捐款等訊息之外,好像也幫不上更多的忙。

有種無能為力的無力感。
重建是條漫長的路,不希望短暫激情般捐款後就遺忘。
更希望大家都好。
=====

新聞很多,但是看到幾則討論在網路上回應很熱門的,老實說,我個人不是很喜歡:

像是點出某些企業在四川大地震時捐了多少,這回只捐了多了。
像是某些知名藝人/企業家每年賺多少錢,這回只捐了幾百萬。

當然,每一則發言都講得頭頭是道、ˋ正義凜然,彷彿自己是代天行道的正義使者。

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自己的感覺,

我覺得捐款應該是樂捐,該出於自願和良知,而不是因為被壓迫而不得不捐?

我不知道這些替天行道的人自己替災民做了多少義工,從自己腰包中掏了幾百萬出來捐?
如果都沒有做到什麼,只會出一張嘴去慷別人的慨,這樣的行為又真的比較高尚?

即使自己捐了錢也做了事,也不代表有權利去評價批判沒有出錢出力的人對或是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狀況,我比較傾向的立場一直是︰

個人造業個人擔,個人福田個人種~

只要多問自己爲別人做了什麼,不要只想管別人做了什麼或是動動口去指揮別人應該怎麼做是不是更好啊!


PS當然政府除外,政府做了什麼本來就有義務被公開審視評論做了多少

==========

捐款管道

莫拉克災情資料表

捐贈物資管道

紅十字會莫拉克風災損款

家扶88水災家園重建計畫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在朋友家拍的。

大合照




左1



左2及左3,兩瓶同





左4




左5




左6






左7



左8



以上~

不知道單純拍酒標算廣告嗎?
我從頭到尾沒有對酒有任何評價也沒鼓勵人家喝酒喔!

不過安全起見,保命的slogan還是來一段安心一點~

「飲 酒 過 量、有 礙 健 康」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與一些人聊到一些事,再度印證一個長久以來就知道的事實:就是政治是一個可以讓一個成熟的人瞬間變成全然沒有理智的人。
 
其實我沒打算跟半生不熟的人聊政治,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會有人喜歡要把一些事情都套上政治評論。
典型的政治狂熱者吧,不過現在還不到選舉季節耶..像這類的討論通常是選舉季節才會發生的事情。
 
聽太多沒有內容只有情緒性的負面抱怨,我有一天忍不住發問,你為什麼看不順眼xxx,列出10個你反對的理由吧。你為什麼覺得ooo比較好?列出10個你支持的原因吧。
 
我發現,要列出反對某個政黨和政客的理由真的超容易的,洋洋灑灑就是一大堆,很顯然的,要雞蛋中挑骨頭真的很容易。
不過有個共同點就是,這被列出的幾十個反對的理由,當事人都講不出太多可佐證自己論調的所以然來,就是很情緒的覺得不好或是不對。
同樣的要列出他支持的某個政客或某政黨的理由時,大概只能列出三五個,而且一樣的,也沒有太多可佐證自己論調的所以然來,就是很情緒的覺得好或是對而已。
 
所以簡化後的結論就是,xx沒有得罪你,oo也沒有比較好,支持或反對的原因或理由只有一個,只要顏色對了就什麼都對了。
 
於是乎,政治的訴求也無須理智政見,選戰策略只要訴求於感性與認同面即可,因為只要立場對了就對了七成以上了,立場對了,即便這個政客或政黨行為是錯的也是可以被解釋和包容的,剩下的就讓他一切盡在不言中吧。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也許我這是婦人之仁吧!
這七八年來,每次看到媒體圍陳小姐發飆的新聞,我都覺得幹麻要一直打擾她呢?

我的想法是,冤有頭債有主,找該被圍的人去吧!

我大概也懂媒體的想法。當然媒體自身都會說是職責所在

其實電子媒體真正的想法應該是,圍她總是比較有畫面可以拍得到,而她也總是會讓媒體得到想要的畫面。
她有市場價值,當然要多用用。
媒體八卦狗仔化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只不過一次又一次越來越嗜血...

我想她應該也是知道,可是就忍不住那脾氣,這就成為他註定被追逐的命運。

當然,大家未審先判的習慣,也許他回不回應、回應什麼都可以做成負面報導。但是就媒體的需求,但是如果不回應的新聞畫面很乾,只能5秒、重複播放3次就差不多了(因為這樣的新聞太無聊了)。但是他每次抓狂後回應了那個新聞畫面,內容很精采,基本上可以做成10分鐘的新聞,而且可以24小時重複播放,所以也難怪記者喜歡追他。

也許,她就是忍不住,少了那份深沉的心機,才會不從政,也才是那個家庭中可能唯一全身而退的人。
也或許這是我一直以來對她始終都存有份婦人之仁的不忍。
很想說不要再追他了,我一點也不想看這樣的新聞了。

不過我真的是婦人之仁。
黃小姐同意認罪協商時,說了因為捨不得夫妻雙方入監獄孩子一個人...,流下兩滴清淚時,
雖然我對她向來不以為然,雖然很多人說她是虛假和虛偽,但那天、那個場景畫面和她的理由,那一刻我的婦人之仁‧真的‧也‧埋‧單‧了‧‧‧

Orz~

想想,我還真的超沒有理念、立場和堅持的我~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每件事情、每個觀點當然都有不同的立場,這個不同應該依據是非黑白為基準。

但是越來越覺得,現在有更多的輿論和價值觀,已經不再以黑與白當標準,而是以藍與綠做為判斷:只要是藍(/或綠)做的都是錯的,只要是綠(/或藍)做的都是對的。

不問事情、不管原因,只要套用這個標準就對了。一定有人支持你,反之,依據黑與白當基準發言,就變成裡外不是人的叛徒。
我個人比較傾向這樣的角度看事情:我可以喜歡(或討厭)某一個人,但是不代表我支持(或反對)這個人的每一件事情。
 
但是以是非黑白為基準,就事論事這樣的色彩學,在政治上應該是不及格的。

我想,我的政治色彩學學分真的應該要重修了。
 
================

照慣例~政治文,本人自己唸唸而已。

================

補充回答留言時的想法:

掀邱毅假髮和踢陳水扁屁股和潑李登輝油漆和踹倒張銘清的通通都是笨蛋。
笨蛋很多,支持笨蛋的只問藍綠不分黑白的大笨蛋更多。

只要做這些事情的笨蛋都可以被人捧成英雄,真的是荒謬。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歡喜做甘願受」
這是一句老話,但是真正做得到的沒幾人啊。

週末同學會,某同學提到家中的狀況。
同學未婚,跟爸爸和兄嫂同住。家中好幾口的餐點都是同學負責煮的。
某天同學的爸爸小唸了一下嫂嫂說,嫁進來這麼多年了,沒吃過媳婦煮的一頓飯。
同學說:嫂嫂也不是什麼壞人,就是不會也不愛煮飯,有什麼關係。
然後對著爸爸說:反正我不介意煮啊,再說我也不知道還能煮給你吃多久,你又何必為了這個生氣呢?
老父親感動的哭。

當然,以我們的交情,聽到這麼感人的故事,心中的感動不是沒有,只是嘴賤的程度也少不了虧同學幾句。像是:
這麼噁心的話我說不出來啦!
你什麼時候轉性會講這種話了

虧完後回歸正題,討論著為什麼會突然有這樣的頓悟。
同學說他也不知道,只是年紀大了,看得事情多了,把握當下跟你最愛的人相處顯得越來越重要。
不及時表達,某一天可能就晚了。

然後大家閒聊間提到周遭不少人都知道這句話,但是對這句話的意涵和精神的一些錯誤做法:

很多人,尤其是我們的上一代,經常發生的不平衡在於某一方默默的做牛做馬,默默的期待別人發現他的功勞,然後深深感謝。
但是這是錯誤的,因為對方可能沒有發現你的功勞而從來不會開口言謝,於是做牛做馬這方自己心裡就不平衡。

這個錯誤在於這種並不是真的歡喜做甘願受,而是被迫做,這個被迫可能是社會的期待,可能是對自己的要求,只是自己認為自己應該要怎樣而不是真心想要。

其實比較好的方式是,只要做你想做的部分,就算沒有回報或是沒有人注意到也開心的部分就好。也許不多,但是是自己真心情願的部分就好。
而不是像為了達成kpi死命做到某種結果。但是超過了自己想做的程度。

這讓我想到一個自己生活中的例子。

我白天要上班,下班後要做家事、照顧孩子。
孩子的部分我通常較不會不甘願,因為那是我愛的部分。
爭執點都是家事。
我老公幾乎都不做家事。但是他的態度向來很好,他會說他沒有不做,只是他討厭人家催他,只要能要讓他留在他願意做的時間做他就會去做。
但是那個時間點,經過10年婚姻的認知和體認後知道,通常都是一個遙遙無期不知道是哪一天哪個時間點,在他真的去做之前通常都自己做好了。

如果要為了催他去做而生氣,我會氣不完。然後他也生氣被指揮。結果兩人每天都為了誰該做家事吵架生了一肚子氣,但是事情還是我自己做了(更氣)。

後來我學會只做我想做的,用我想做家事的頻率。
也許外人的評分中我的家事只有59分,理家程度達不到稱職的80分甚至100分主婦,但是這59分是我甘願做的,就算沒有人幫忙我也不會生氣或不平衡怎麼只有我在做的狀況。

這也許是我的「歡喜做甘願受」的哲學。
也剛好我老公對於家事的完成度和他的參與執行狀況一樣不太在意。
於是我們多年來能達到一個平衡。

當然這其實是一個弔詭的平衡。
可能失衡的狀況1:如果我自己對家裡的期待是達到80分,但是其實我甘願狀態下自己的能力其實只能做到59分,剩下的分數就是要強迫另一半配合來補上,或是自己拼了命犧牲很多休閒來補上。雙方如果有人不願意補上,紛爭就來了。

可能失衡的狀況2:如果我對59分能接受但是另外一半期待是80分,但是他又不願意補上剩下的努力,只期待配偶來做到80分,那紛爭也來了。

可能失衡的狀況3:如果另外一半期待80分以上,但是他又不願意補上那個努力,自己覺得只要找外力協助就可以交差了。這個想法基本上OK的,但是如果這個外力如果是請外傭/清潔阿姨之類的我覺得ok,但是如果是指婆婆之類的,紛爭應該就更多了吧。

->這應該是最弔詭的地方,男人經常以為婆家提供的幫忙是助力,但是對女人來說其實是不折不扣壓力啊!!!
因為通常為了要讓婆家成員能認同自己在主婦這份工作上的稱職,不管原先甘願不甘願的部分我都得加倍認真做,其實這部分精神上的折磨才真的累啊!
當然以我家來說,我婆都會很客氣熱情的說,因為我們上班很忙,他可以幫我們弄XXX。

但是大部分的媳婦應該都還沒有那麼理所當然又白目的敢差遣婆婆做這做那吧!
結果全部都還是自己來。而且還是以自己不願意的超時頻率來做(EX婆兩天來一次,為了怕婆覺得我是懶惰的媳婦,我變成每天下班就算很累也要做,速度要比婆更勤快些),結果更悶。

其實家事是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但是工作上、做人上有更多事情都需要體認「歡喜做甘願受」的精隨,簡單的說,日子每天每天同樣要過,只有能想得通的人才能讓自己的心情更好過些啊!!
 

==========

心中的OS
有人說當開始說教意味越重的時候,就是年紀大了。
這一陣子分別跟不同的同學朋友閒聊,來自大家生活體驗出的頓悟越來越多了,也許只能說,大家都邁向一個該頓悟的年齡了~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跟大學同學在msn上聊了很多。
聊一些別人跟別人跟自己的私事,不詳述。

只有一個共通的結論:個性決定命運。

年過35(其實昨天msn上的說法是,年屆40,只是我不想用這麼大的數字:p)
早就該為自己的一切負責了
如果還在怨嘆父母沒有提供好的條件、還在怨嘆大環境時不我予,還在怨嘆一堆怨嘆不完的事情,那就註定一輩子怨嘆下去吧。

個性決定命運
這句話在周遭人的身上一次又一次印證著。

同學說,原來40歲是一個頓悟的年紀。

我們一起笑了笑。
40歲也該頓悟了。如果到40歲還不能頓悟,那也許就一輩子糊塗下去也不錯。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想了很久要不要po政治文~最後決定還是純紀錄一下。
 
11/11/2008,中華民國在台灣第一次有卸任元首收押入獄。雖然離正式判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沒什麼好鼓掌叫好或是義憤填膺的心情。我不是深藍也不是深綠。只是想紀錄一下。
 
其實聽到的第一刻心情是矛盾的:
貪腐者能有立即的現世報,光這一點就大快人心。
原因不在於跟這個前總統有仇,而是這樣會讓後繼執政者有所警惕不會心存僥倖,對未來政治的清廉會有幫助。這也是支持政治輪替的很大誘因。
矛盾的在於更擔心的刻意的政治操作造成族群的動亂,台灣的社會禁不起更多的不安和動盪了。
 

其實面對這位卸任元首其實心情也很矛盾,我曾經也以自己的選票送他上台過,期待台灣民主能在他任期內真正成熟開花結果。
但是最後傷害台灣民主及民進黨多年努力的卻是他。
 
就跟買股票一樣,自己以為買了一個前途無量的黑馬股,結果發現買了一個只會作假帳的空殼公司。
 
我對小英主席這句話印象很深刻:黨員是非很清楚,也有一定的道德標準,只是很多感情上的羈絆,讓他們有些不捨,但不表示他們分不清楚是非,他們是非還是分得很清楚。
 
期望與前總統切割後的民進黨可以有全新的出發。
因為台灣需要的是成熟兩黨政治。而不是兩個只會口水鬥的政黨在內耗,只會耗掉台灣的經濟力和競爭力。

台灣需要真正做事而不是只會喊口號搞族群分裂的政府。
期待未來新的政權,不管是哪個顏色哪個政黨都好,多警惕自己,除了不要無能,更不能貪污。
 
我是俗辣,所以抱歉,本文不開放回應。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久前在網友家看到這段話:無能比貪污更可怕!

當時,一部分對於我們只有爛蘋果可以選感到哀傷,我真的覺得台灣人本質很好,值得更好的政府好好的對待,為什麼會搞到最後我們只有兩個爛蘋果可以選。
當時,我得承認,因為反覆的政策讓我失望透了,那一刻,我確實認同了這句話。


直到兩天前看到這篇報導:錯誤的決策比貪污更可怕 ,不諱言,真的是一把火起來。
全台灣民眾誰都有權利說這句話,只有貪污的人沒有權力說。
什麼時候價值觀已經變成這樣,做錯事情的人可以這樣把自己做的錯事當成值得拿出來對外大肆宣傳的驕傲了呢?
還是什麼時候開始,貪腐已經不是一個值得被檢討的錯誤了呢?

然後我也因此發現一個自己的盲點,一個逐漸混淆的價值觀,就是當標準是把貪污跟無能擺在一起比較,我表面上看起來選了一個比較不差的,但是這樣的選擇無形間降低了所有的標準,也合理化政客的一些行為。

意思是我接受了從政的哪個不貪?只要有做事,貪一點也是能接受的這樣的標準。

如果,只要這個從政者能幹就有權利貪污,那當年為什麼要千辛萬苦努力的政黨輪替換掉國民黨執政呢?

說實話,我其實不太在意這個已經下野的總統是不是真的有罪與否。我跟他沒有仇。

我在意的只有被偏袒和私心影響而混淆的價值觀。
如果只是因為要包容自己支持的政黨,只是為了要幫這個政黨一些錯誤行為合理化、只是為了要打壓另一個政黨,而去變動自己原先根本的道德和價值觀,只是因為這些簡單私心,最後的結果卻是讓貪腐變成從政者一個可被接受的道德標準,那對我們來說,不管是支持這個政黨的人還是反對這個政黨的人,應該都是未來會失去的絕對多過眼前可以得到的。

因為貪腐,絶對會是一個國家衰敗的百分之百關鍵因素。

我不要因為現況只有爛蘋果可以選就降低自己的道德標準。
我也不要因為支持某個政黨而合理化這個政黨的每件事情。

不想當藍的也不想當綠的,希望能只當永遠的在野黨,不被自己偏袒的私心影響判斷力。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大學時候有個學長,因為不滿系上一些事情挺身起而抗爭。基本上應該說系上普遍都不滿這位老師的一些行為,並不是學長個人的單獨的問題。

我還記得有次學長跟我聊到這些事情的神情。他說:我實在不懂,大家都私下竊竊私語咬牙切齒,不過當我站出來正面對抗的時候,大家沒有領情支持,還扯我後腿。

畢業工作後,有幾次也遇上昏庸無能的主管或老闆。總會有正義的同事站出來對抗,或是私下聯合大家想反這個昏庸無能的主管。
還記得有位跟我比較熟的同事曾跟我說,為什麼大家都只會私下抱怨,當他要站出來跟大老闆說的時候,大家意見又不幫腔,甚至完全扯後腿。

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總有一樣的情節發生不斷重複發生。

當時我的想法是,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立場和打算,雖然目標好像一致,但是大家想要達成方式和程度不太一樣,自然起而抗爭的步調很難一致。

而這也是我勸告安慰這些氣憤難消朋友的主要內容。

最近,身邊又看到類似的情節。重新回顧過去幾次的案例,這回我又看到不一樣的點。

該怎麼說呢,我發現關鍵點在那個主導/出頭者的姿態上。通常都有各共通點,自己認為自己是站在正義的一方,得理不饒人的窮追猛打。

結果失敗的關鍵點,通常因為自己氣焰太盛,讓原本應該是盟友的人也看不下去,反而會是得不到認同甚至還會引起反感。

於是乎自己是不是站在有理的的一方最後不是決勝的關鍵點。態度才是。

所以,得理要還要懂得饒人真的是種藝術啊!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觸一些社福團體人士後,有了這樣的感覺。

發現這些最基層弱勢、傷殘或是一時面對困頓的人,其實最需要的並不是同情心。


她們有些會(有骨氣?)抗拒謝絕別人協助、有些即使困於情勢收下了協助,心中也不太情願。

每個人都有一個故事、都是不同的個案,中間的原因其實很難三言兩語的說完,不過很多的原因歸到最後其實是她們不希望別人的同情般的施捨。

是太多會出手協助的人,有太多都是姿態太高所致?認為自己有能力贊助所以高人一等的心態?
還是弱勢人士心靈上本來就相對比較脆弱?她們也想要兼顧有自己的尊嚴和生活?

這中間應該有很多錯綜複雜的矛盾情結吧。

也許有能力出手協助的人能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從同情心改為同理心,這樣除了給予實值的物質上照顧,也能多兼顧到受照顧者的心理層面。

mandy04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